“夫子高见,晚辈谨记。”
扶苏起身郑重的敬了尹公一杯酒。
一老一小开始小酌了起来。
地宫之中。
始皇嬴政把尹尚的迁徙细则也给记在了心中。
嬴政对于大秦原有的功臣勋贵,他一直的态度都是厚赏宽待之!
比如军武王家的一门双侯!
其中武成侯王翦食邑十万户!
须知!
按照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,最高的彻侯也只能食邑万户而已。
嬴政则给予了王翦最高荣誉之外的……十倍封赏!
当然!
大秦第一名将王翦灭赵、平楚,两场最硬的仗都是王翦打下来的,再大的封赏这位老将军都担当的起。
可是如果把视角放到后世的历朝历代进行功臣结局对比,就会发现……
汉朝的高祖刘邦,基本把各路诸侯王都给镇压了个遍,包括兵仙韩信也死于了吕后布置的宫廷埋伏。
宋朝的赵匡胤刚位,就来了场杯酒释兵权。
明朝的太祖朱元璋就更加不用说了,杀的那叫一个人头滚滚,动则血洗功臣家族数千人,淮西勋贵基本都被处置的差不多了。
不过朱元璋也有不得已的苦衷,太子朱标死的太早了……没办法,朱元璋后期为了国家稳定,只能选择大开杀戒。
但无论如何。
反正始皇嬴政对于大秦帝国的开国功臣们都是十分优待的。
同样王翦也是一个政治觉悟极高的武将。
比如王翦攻楚的时候,率领六十万大军与楚国项燕对峙,就是不打……
最后楚王顶不住朝堂的压力,开始频繁催促项燕出击!
可大军团作战,谁最先稳不住,谁就容易落入下风。
同理。
当时秦王嬴政的朝堂,其实也有着许多直言弹劾王翦拥兵自重的臣子。
嬴政自然可以顶住朝臣谏言的压力。
包括阵前的王翦也很会打配合,老王每隔半个月就向嬴政讨要一些黄金、美人之类的赏赐。
某些朝臣们见状,立马都开始说起了王翦的作风问题,从而一定程度减少了王翦拥兵自重之类的弹劾之言。
毕竟楚国都还没打下来呢,身为前线将军就开始不断的讨赏,着实有点那啥。
也正是王翦持续性的名誉自污,等同于时刻都在向嬴政表忠心,那就是老王只想当个沙场宿将,绝无二心。
这便是君臣之间的默契。
你献忠诚与名誉!
我赐下功绩与封赏!
君臣协力!
方才有了现今大秦一统九州天下的局面。
因此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